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科生活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两山源起处,青绿入画来|“感知浙江情 领略华夏美”中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安吉

2025-07-17    访问量:

2025年7月,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为推进中外青年国际交流,共同组织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也门等国家的12名中外大学生走进湖州市安吉县,开展浙江科技大学“感知浙江情 领略华夏美”中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中,中外大学生通过体验式访学和沉浸式调研,走进天荒坪镇余村、章村镇、鄣吴镇、农科区,深入了解安吉对“两山”理念的创新发展,感受生态富民、文旅兴民在浙江村镇的生动实践。


余村篇:中外青年踏访 “中国美丽乡村” 原点,读懂生态富民的浙江答案

7月7日,“感知浙江情 领略华夏美”中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天荒坪镇余村拉开了实践调研的序幕。“今天我们走进安吉余村,在‘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感受浙江乡村绿色发展的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团队负责人谯钰洁向团队成员细致地介绍余村发展现状及建设成果,让中外学生带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开展访学实践。

青年返乡,筑梦乡村启新篇

余村青年图书馆是余村凝聚青年力量的重要阵地,既为返乡青年提供文化学习与创业交流的空间,也助力民宿、文创等乡村多元业态孵化成长。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TEUKU MUHAMMAD HAIKAL MANARFA(杨海高)看着中国传统动画文创产品感叹道:“这些产品体现了中国年轻人的创意想法,这让乡村的发展有了不一样的动力和活力。”国际学生在这里看到众多青年用创意激活乡村资源,深切感受到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鲜活动力。学生们感慨,这种 “青春归巢” 的模式让乡村焕发新生,也让他们对中国乡村的活力与未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理念铸魂,矿坑蜕变为青绿

“两山” 会址公园的标志性石碑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字样熠熠生辉,这里见证了余村从 “卖石头” 到 “卖风景” 的生态理念蜕变。

“余村的风景很美丽,有绿水青山,也有幸福的村民和不错的旅游项目,生态资源是不可估量的财富。我在这里深刻地意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并不相悖。”来自苏丹的ELAMIN OSAMAN AHMED ELHAG(高兴)在石碑前和津津乐道地游客们分享着自己的访学心得。实践团成员们在石碑前积极交流着不同国家在生态保护与发展方面的经验与思考,深切体会余村曾为经济牺牲环境的阵痛与转型的决心。余村的发展智慧为世界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此深入人心。

生态赋能,红利滋养幸福路

踏上“两山”绿道,竹影婆娑,竹制观景台、竹艺护栏与潺潺溪流相映,沿途可见村民经营的竹制品摊位与农家乐,处处透着生态与产业交融的活力。

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的学生们敏锐地捕捉着建筑的设计亮点,从美学与实用性的角度深入剖析,交流着建筑设计灵感;国际学生们则对竹建筑表现出浓厚兴趣,不时拍照留念。阿富汗籍学生KHALID ABDUL QADEER(杜宣)表示:“安吉的生态发展很有当地‘竹’特色,原来保护自然能催生出这么多商机,村民们靠绿水青山过上好日子,这真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模样!”

浙江科技大学中外学子在余村调研中,见证了“绿水青山育文旅、文旅产业富民生”的良性循环。国际学生化身文化纽带,既为余村绿色发展拍摄宣传,更将其生态故事与中国 “两山” 实践传向世界。这一过程既为余村注入活力、拓宽国际舞台,也让参与者深化对中国发展理念的理解,为中外交流留下青春印记。


国际教育学院

2025年7月17日